Monday, 31 October 2011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凱文怎麼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Lynsay Ramsay






可能片子的成功就在於選角。男主角Kevin的邪惡貫徹性是從幼兒到成人的,的的確確散發出一種過人的邪氣,嘴角一勾、眼睛直直地向上瞪。他可以穿尿布到國小三年級,可以拿著水槍把媽媽最喜歡的房間弄得像漆彈房,可以讓妹妹的老鼠塞在水槽,這些邪氣是徹底從小散發的。也是因為如此,媽媽長期對自己的孩子時而芥蒂,有戒慎恐懼之心;時而放下心防地說故事給他聽。Tilda Swinton演的好的部分在於,當她面對那些沒辦法意想到、孩子所做出異於常人的舉動時,她的驚恐與失措,相顯得很恰當。鏡頭也經常就是二分成母親與孩子兩者的左右對立對比。




呢你看這是演每個時期的Kevin,是不是真的都長得特別像?

不知道去哪裡找到一個跟Dreamer Theo一樣美型男長相,卻又格外邪氣的小男星。


 之前因為寫Tilda Swinton的稿子,就多了機會先了解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這部片。這部由Tilda Swinton擔任製片兼演員的片子,光籌拍就進行了三四年之久。

當然拍攝校園掃射事件的電影太多,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紀錄片-,或者是像最近美國影集American Horror Story裡一個角色的設定也是,男孩心理有問題,而持槍掃射校園,但事後自己絲毫沒有記憶。可是把這樣電影拍得不單只是寫實,反而多了不少蒙太奇去表現心理狀態,以類似意識流的方式敘事,把母親內心紊亂交錯的反詰聲與無助,都間接以影像表現出片段式閃過腦海的狀況。故事其實是倒敘的,由在事件過後已在辦公室工作、會去監獄探監的媽媽,不斷再推回過往。

總讓人覺得導演刻意塑造了很多只有母子的景,例如,母親回想到,比如說:幼兒期推球、高中時代媽媽想帶孩子去餐廳吃飯打高爾夫、母親發現水槽被妹妹的死掉小鼠給塞住,遠遠地投射眼光到外頭正在射箭的兒子身上。種種都像是善與惡、無助與堅定妄為、開放與封閉等對立的概念。無論哪個時期,最後都是一方閉塞、一方敞開的狀況,或者說,一方留下、一方離開。

當然我並不是特別習慣看到像這樣子,比較超脫寫實方式去敘述一個社會事件的電影,但導演Lynne Ramsay做了一個有趣的拼貼跟不同的敘事方式,距離他上部電影大概是2003年,再次出擊,相對是一部很完整的作品。能感覺到Tilda Swinton也將不少自己也為人母的情緒,投射到扮演劇中母親裡,畢竟她過去較少拍攝會讓情緒太外顯的電影,因此這部,比過往的電影都能看到更精彩的演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