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2 November 2012

超親密小戲節-民生社區

https://www.facebook.com/closetoyoufestival?fref=ts
若不是因為正好採訪了石佩玉
若不是因為正好看到小戲節DM
我不一定會曉得原來自己家門外就可以看到現代劇場與偶戲。

在上次的訪談當中,佩玉就一直提到,她做的不是給小朋友看的偶戲(當然她也曾做過)。就好比說這次在民生社區、仁愛圓環、永康街的這9個劇碼,坦白說民生社區是完全不適合孩子觀看,太多抽象與意識型態的東西,當然表演者的主軸明確,不過就連大人可能都看得一頭霧水。可終歸來說,這是打破劇場舞台固定形式的活動,你不得不說藝術就在家門口,甚至連套票都是三齣四百,還附送一趟導覽,我怎麼看都覺得這是一個該被堅持下去的festival。

民生社區,我看的第一齣是24小時營業,地點完全就在我家巷口,一個我們意想不到的地下室。我想地下室這樣的地點,最好的優勢就是有類舞台的效果:走進一個密閉的空間、燈光可以被控制成全暗、接著表演者從上頭走下來或者是在某處出現。

《24hr營業》是在一個,類似櫥窗的地方表演,全透明的玻璃,視覺上是透視的,可也間接間隔出舞台與觀眾的距離。這個地方因為白織燈而有點像7-11或者便利商店,劇的開始是玩具,然後接著她們拿起架上的報紙與麵包。

顯然這是一個不休憩的地方。他們咀嚼麵包,報紙在報紙上旅行,一個慢四拍的雙人體操。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他們一起用慢半拍的方式,打開吹風機,彷彿的確是一場颶風吹得他們必須緩慢地走,將所有動作慢一拍,那之於僅在一道玻璃外的觀眾,我們處於同一個環境裡,卻在一道玻璃外有了慢一拍的世界。


民生社區:
薛美華+柯德峰《24hr營業》

Copyright:Chen You-Wei Processing-Studio
這段讓我不解的是,兩個演員非常堅持的把麵包全數吃完,時鐘彷彿在tik-tok一樣,我們就這麼默默地乾等著他們吃完,時間分際好像也特別明顯

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兩人戴著日本動漫式違和的面具,開始隨著吹風機吹起的漫天紙片,跳起與空間時間脫節的舞步。就好像颶風來臨時,我們都只是沒得選擇而必須脫節的人

民生社區:
美國雙重影像實驗工作室
《偶然二部曲: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

Copyright:Chen You-Wei Processing-Studio
 — at 日光大道富錦廚坊.

小戲節的簡介
一首詩一齣戲,靈感來自西班牙社會改革家及詩人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他透過獨特的超寫實與戲劇化的作品來改變世界。以羅卡的生平故事與文學作品為起點,藉由極簡的語言,物件與光影操弄、立體書藝術、玩具劇場元素所產生的畫面與音樂結合,帶著觀眾進入詩人的世界。(本劇榮獲美國Jim Henson Foundation的2012種子計畫贊助)

鄭淑芸是雙像實驗工作室的創辦人,在 1991 年進入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擔任視聽部主任。2000 年移居美國紐約,20003年自紐約大學畢業後,繼續從事偶戲創作及教學,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偶戲節呈現,包括日本、香港、韓國、德國、荷蘭、耶路撒冷、日本飯田、美國。她曾經與下列國際偶戲大師學習及工作: Damiet van Dalsum (荷蘭), Peter Schumann and Ralph Lee (美國),Albrecht Roser and Norbert Goetz (德國)。

瑪戈特是是雙像實驗工作室的創辦人,她因在西班牙的 Acuario 劇場實習而愛上偶戲藝術。演出及參與”光影的語言” 大師班研習課程。2011 她與鄭淑芸共同成立”雙重影像實驗工作室” 並至耶路薩冷國際偶戲節演出。她同時是 New VictoryTheater, American Place Theatre, Wing Span Arts, The Leadership Program 之駐校藝術家,也是 ActingManitou Theatre Camp 暑期表演的偶戲指導與製作。



 像我一個對於雙像實驗工作室並不了解的人,其實依舊很喜歡他們的作品。比如說透過光影看見的蕾絲形狀、詩人Federico的剪影,或者與他相好的藝術家剪影(比如布紐爾與達利),小小的房子與燈光、陽台,或者輔佐的聲效,其實在在都反映出這是一齣很細膩而女性化、充滿詩意的作品,需要一點聯想,去讓妳懷想那一年,Federico 透過詩作所延伸出的文字革命,支持民主政府,但是左派的思想又是如何被法西斯政權給打壓,遭到佛朗哥軍隊暗殺身亡。


在本事上面,他們特別印上羅卡的詩作,表達這齣劇與詩的連貫性。最妙的是,那天小戲節的領隊竟然帶我們到林岡家前面的公園,那天晚上大家就在公園裡一起朗誦這首詩(What?),說起來荒謬,卻有一種趣味。

~  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

月亮來到打鐵舖
腰際纏著夜來香
男孩看呀看
男孩看著她
夜晚的空氣盪漾
月亮擺弄她的手臂
放蕩又純潔地展現
她硬錫的胸膛
“逃啊 月亮 月亮 月亮
一但吉普賽人到來
就會把妳的心拿來做成
白色項鍊和指環”
“男孩 讓我跳舞吧
當吉普賽人到來時
他們會在鐵砧上找到
閉著小小雙眼的你”
“逃啊 月亮 月亮 月亮
我已聽到他們的馬蹄聲”
“男孩 隨我意 別踩著
我漿過的白光”
騎士漸行漸近
在平原上擊鼓
打鐵舖裡 男孩閉上雙眼
如夢如銅 吉普賽人
穿過橄欖樹林走來
他們的頭高舉
他們的眼半閉
聽貓頭鷹在歌唱
聽牠在樹中悠轉清唱
月亮穿越天空
帶著一個小孩在手中
打鐵舖中的吉普賽人
大聲叫嚷 哀悼
空氣持續地守望
空氣持續地守望著她


民生社區:
林人中《Dionysus Hangover醉後的晚餐》

Copyright:Chen You-Wei Processing-Studio
 — at 邀月酒坊.

這齣劇,說實在不是太讓人舒服,但是林人中的本事上,寫了,類似原來一個人就可以是創作作品,可以透過行為藝術加以創作,因此他戴上面罩、穿上全紅的衣服,宛如耶穌最後的晚餐,化身侍酒師為每個人斟酒,觀眾前方都有一個盤子、一個醬碗跟餐巾紙,而他的紅酒位於陽具部位,斟酒的時候也刻意塑造成可以與性作為聯想ˇ的動作,一一為眼前的觀眾倒酒與分麵包。

我得說,一點也不喜歡他的表演形式,可是融合邀月酒坊與這齣劇,著實是有意思的結合,金色假髮與紅色戲服,就彷彿像個殺手,卻讓人意外沒想到最後是殉道,是犧牲,原來這樣的紅色表現的是對於人性與生命的熱情,並最後他將衣服脫光光,剩下一條內褲,在桌子底下完結。故事軸線固然明顯,但是不曉得基督徒會怎麼想,但我沒有任何宗教偏好,單純覺得紅酒與陽具的連結,我單純不喜歡,有些厭惡感。